【天天聚看点】跨越两千五百年的时空对话——茅台癸卯年清明感恩大典赓续感恩文化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时间:2023-04-06 14:23:58

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

4月4日,茅台集团癸卯年清明感恩大典在贵阳举行,在这个正值清明的时节,茅台人以文聚力,以善为美,传承感恩大德,共倡惠泽遗风,以“清明感恩”的内在文化,延续大爱和担当。


【资料图】

感恩大典现场

作为从去年延续到今年的节气文化IP,茅台的“感恩文化”不仅引领其自身的发展,也最大程度地释放了企业的社会功能,在全社会、全行业形成知恩思源、感恩思进、报恩思责的浓厚氛围。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本次感恩大典落地贵阳孔学堂,因地制宜地以儒家文化作为底色,用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延续茅台的感恩文化——

两千五百多年前,“感恩”就是儒家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个体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中,实现自己作为群体一员的社会价值;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孔夫子迎来知己,在儒家至善中,茅台人知善学之径、践善行之路、赴共美之行,将经典的儒家仁爱文化和茅台的感恩情怀紧密交融,成就了一场跨越两千五百年的时空对话。

循美而往 “四感”诠释善行茅台

“感恩似春雨,润物细无声;感恩如甘泉,饮水当思源。”

“尔等矢志不渝,以感恩之心,行百善之举,扬传统于大美时代,壮哉!”

青山含翠、楼阁巍巍,夜幕下,“小巽”和“子张”对话迎宾,嘉宾们自棂星门拾级而上,在“孔子三千门生”的朗朗诵读声中,开启追随孔夫子治学之道、感受儒家经典之美的“知善学之径”。

“小巽”从线上穿越到线下 参加感恩大典

从70多年前建厂初期只有39名员工的小厂发展到全球烈性酒的优秀品牌,茅台一路以来的发展,离不开数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黔地更为久远的百世工匠的酿造心法凝练。

因而回望来时路时,茅台深知礼敬前贤、感恩先辈,是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饱含感恩的情怀,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于其奠基立业、改革兴业、转型大业、高质强业各时期。

因美而生,循美而往。去年,茅台首次举办“壬寅年清明感恩大典”活动,感恩天地馈赠,礼敬祖先恩泽,在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中思源启智,于百年党史峥嵘岁月里聚力奋进,敬畏山河、慎终追远,深刻感悟茅台顺天敬人、礼赠八方的优秀传统与内涵价值,发出茅台人感恩“四老”的铿锵宣言。

而在今年,由“善”向“和”致“美”,茅台谨记来时之路,常怀感恩之心,坚持图报之行,坚定履行“大品牌大担当”的社会责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在感恩大典中发表感恩礼记时提出“四感”,即感天地润泽之恩、感国家护育之恩、感先贤尊辈之恩、感社会百姓之恩。

丁雄军发表感恩礼记

感天地润泽之恩,连续两年发布中英文版ESG报告,建设“两山”基地,每年投入5000万元保护赤水河,构建“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精心呵护茅台酒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感国家护育之恩,茅台感恩故土、回馈社会、传递爱心,践行企业责任、贡献企业力量,彰显的时代担当;感先贤尊辈之恩,茅台传承先辈遗志、赓续茅台传统,深刻感悟先辈创造的传统工艺工法之美;感社会百姓之恩,茅台积极投身捐资助学、就业帮扶、扶弱济困等公益活动,累计捐资11亿余元,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助学活动,帮助20余万学子圆梦大学,“汉酱·匠心传承”等助力文物保护修复与黔东南古村落保护,全力帮扶道真、丹寨等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深化“工业反哺农业”“黔货出山”,持续助力道真、务川、仁怀、播州等乡村振兴……

大爱精神融入一代代茅台人的血脉,作为中国酒文化的极致表达者,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从感恩“四老”到感恩时代,茅台以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对匠心工艺的传承、对山河大地的敬畏和对社会责任的坚守,为民族酒业在世界品牌之林撑起一方天空——这是茅台感恩文化的一次全新升级。

感恩思源 打造矩阵式公益

感恩大典现场,随着嘉宾们将甘泉露泽缓缓注入,“感恩树”繁花盛开,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

嘉宾们将甘泉露泽注入“感恩树”

仁者爱人,崇德感恩。

长期以来,茅台一直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致力于“公益茅台”建设,打造出“教育公益”“生态公益”“乡村振兴”“医疗救助”“文物保护”等各领域为一体的“茅台公益”样本,为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地方民生福祉,发挥着重要力量。茅台人的大爱善举,在各地熠熠生辉、散发光芒,书写了茅台“公益之美”篇章。

据了解,今年成立的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以“人”为核心要素,聚焦“美”,突出“生态美、健康美、文化美”,围绕教育、生态、文化、科技、健康五大领域,打造覆盖学业帮扶、校企合作、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儿童成长、老年健康、体育事业等领域的公益品牌矩阵,发扬茅台“感恩”文化。

王振耀致辞

“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茅台集团的公益慈善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振耀如表示,成立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是茅台大力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茅台承担社会责任、展现企业担当的有力之举,也是联动公益资源、打造茅台公益品牌的发展需要。“未来,贵州茅台公益基金将以‘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发展道路和‘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打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益基金会,推动茅台公益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LOGO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LOGO以抽象化汉字“美”为结构,结合五线发展道路、赤水河、汉字“人”等元素构成,视觉效果飘逸灵动,寓意茅台之美融汇于企业责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茅台以人为本的品牌情怀。

与此同时,大典现场还集中发布了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公益品牌项目矩阵,包括“1935·国之大医”“茅台王子·明亮少年” “贵州大曲·点滴有爱”“汉酱·匠心传承”“华茅·思源三孝”“赖茅·爱羽成长”“王茅·繁星计划”等。

“大品牌要有大担当”,茅台心怀大爱、肩扛担当,以义举善行铺就公益路,打造出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公益品牌,更用一个个流光溢彩的时间刻度,镌刻下公益事业的责任与荣光。这也意味着,茅台不仅在多年发展当中搭建出完备的品牌矩阵,并且依托品牌对公益慈善事业也进行了矩阵化布局。

此外,大典现场,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三方签署了《民藏》编纂协议;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茅台经销商联谊会向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公益善款。

捐赠仪式

“善行长相存,感恩无止境。”丁雄军提出,2023年,茅台在始终努力酿造高品位生活的同时,还将充分发扬“感恩”文化内核价值之美,展示“德以治企、义以生利、信以立世、智以创业、仁以爱人、勇以担当”的新时代茅台形象。

守正创新 儒学思想“共美”感恩文化

儒家之美,重在天下大同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是“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相处之道;清明之美,在于溯本求源的感恩美学,是时节规律里的茅台美学。

自古到今,不论是智者先贤还是如今的茅台人,都在追求仁爱感恩、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

本次的感恩大典分为知善学之径、践善行之路、赴共美之行三大板块,展现茅台敬天爱人,追寻大道,酿造美好的成长历程。通过再现儒学圣人孔子在杏坛“传道授业解惑”的戏剧情境等虚实结合、古今对撞的方式,用古朴的乐器演奏和舞台意象呈现孔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打造极具沉浸式与仪式感的实景感恩思源之旅。

音乐主题话剧的表演使儒家文化“鲜活”了起来

绵延千年的感恩文化是使人们产生共情的根基。除了感恩文化的重塑与演绎,大型原创实景音乐主题话剧的表演也为大典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全新的表演形式突破了古典音乐的圈层限制,使得“远在天边”的传统经典以一种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种集表演、朗诵、戏剧、音乐等各类试听于一体的方式,使儒家文化“鲜活”了起来。

从茅台文化之境到儒学文化之景,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与茅台感恩文化完成了碰撞、交叠、融合,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感恩对话在人们眼前展开。

“从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我们理应需要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感恩节’,以促进感恩文化集聚释放、凝聚民族团结磅礴力量、推动伟大事业赓续绵延。”在阐述感恩文化时,丁雄军如是说。

“孔子三千门生”迎宾

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赓续传承之道,凝练文化之美。作为中国酒文化的极致表达者,在茅台的历史深处,有着充足的优秀文化资源、思想资源乃至“美”的资源,可以开发、开掘;作为中国酒业的头部企业、头牌公司,茅台也有丰沛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在紫线发展、“文化茅台”的建设中展现巨大的感召力、建构力。这是茅台的文化自信,也是茅台对时代与社会的巨大使命。

事实上,近年来,茅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将自身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感恩大典”为载体,提炼展示中华感恩文明,将顺天敬人、礼赠八方的精神和文化精髓嵌入到茅台人的认知与行为中,以不同的主题、形式和内容,演绎了一场场礼乐交融的文化盛典,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大文化观”,不断丰富了茅台品牌的内涵。不仅如此,茅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使得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播更广,影响更深,并逐步构建起具有茅台特色的文化体系。

演员诵读茅台感恩赋

通过这一场感恩大典,我们可以看到,打造新节气IP的茅台,让文化为茅台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推动伟大事业赓续绵延。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风早已止息,但它还保留在风中的姿态。孔夫子雕像下,一个洋溢着“美文化”的“美时代”正在来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思雨 李勋 支太檾 邓刚

编辑 祝浪

关键词: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尔街汽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