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 微速讯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23-04-27 18:16:53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 孙汝祥)202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

在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际化程度也一直在不断提升。


【资料图】

尤其是最近一年来,监管层频频就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发声,表达扩大开放的决心与态度。有关开放的新政策、新举措,也是层出不穷,稳步推进。而一个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吸引更多的外资及外资机构不断涌入。

接受央广资本眼采访的诸多外资机构人士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持高度赞赏态度,均表示,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形成,未来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个吸引大规模外资进入的主流市场,和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坚实的母国市场。

监管层对外开放互动频繁

近年来,监管层就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发声的频率越来越高,声量越来越大。

最近的4月20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推出并落实各项开放举措。

据央广资本眼梳理,在中国证监会官网“证监会要闻”栏目中,涉及证监会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合作的表述或发言在2022年共有28条,而2023年至今不到4个月时间内就有14条,已占去年总和的50%,频次明显多于上年。

在证监会对外交往中,资本市场开放也是重要的焦点话题之一。

4月19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会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双方重要议题就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中日资本市场务实合作、日资金融机构在华展业。同日,易会满会见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双方同意进一步支持两地资本市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务实合作。

在稍早前的3月份,易会满等证监会领导更是在京密集会见美国桥水基金、法国东方汇理、日本大和证券、英国汇丰、加拿大宏利金融、新加坡淡马锡、德国安联保险、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美国景顺和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

在会见中,易会满等领导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将带来更广阔的机遇,欢迎国际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继续扩大在华业务与投资,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

而来访的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则普遍表示,此次来华亲身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潜力和活力,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为国际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遇。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将继续与中国深化合作,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和投资,期待实现互利共赢。

实际上,不仅是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机构也在就整个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发出坚定的声音,或与境外机构、人士互动。

比如,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会见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一行时,双方就针对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议题进行了交流。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明确表示,中国的股市、债市和其他金融市场都逐步要向全世界开放。

从沪深港通、沪伦通到中欧通

在监管层频繁发声、互动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各类举措与成果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4月24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上线实施。此前的3月13日,新修订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正式施行,沪股通、深股通分别新纳入股票598只、436只,其中新增纳入科创板、创业板147只、188只。港股通方面,共有212只股票被调入,其中包括同股不同权和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港股。

市场分析人士对央广资本眼表示,沪深港通股票范围的扩大,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

据香港交易所内地业务发展主管毛志荣日前透露,自沪深港通开通至今,北向通累计交易规模已超77万亿元人民币,南向通累计交易规模已达27万亿元港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七成是通过沪深港通来持有的。

除了股票扩容外,ETF自2022年7月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之后,也在不断扩容中。这一方面为两地ETF市场带来新的投资者群体,提高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促进境内基金公司“走出去”、境外基金公司“走进来”。

“沪深港通机制也在不断地优化,比如优化沪深港通额度,提供方便国际基金参与北向通的特别独立户口集中管理服务,专门为国际机构投资者设计的沪深港通结算加速平台等。这些都让沪深港通这条路可以更加便捷、平坦、顺利。”毛志荣说。

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扩容的不仅是沪深港通,中欧通业务也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中国A股上市公司赴欧洲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的通道——沪伦通早在2019年就已经正式通航。2022年2月,中国证监会又正式发布《境内外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优化沪伦通GDR机制。境内方面,从上交所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方面,从英国拓展至瑞士、德国市场。沪伦通也由此扩容为中欧通。

4月17日、18日,中控技术、扬杰科技GDR相继于瑞士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参与GDR业务。仅以沪市为例,截至2023年4月15日,沪市已有11家公司完成GDR发行并在英国、瑞士上市,累计募集资金80.65亿美元。同时有31家上市公司(主板21家,科创板10家)披露了赴境外发行GDR的公告。

“中控技术GDR在瑞交所上市交易,对中控技术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财务结构、提高国际知名度、提升治理水平、提高跨境并购效率和成功率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中控技术副总裁房永生对央广资本眼说,“中控技术成功发行GDR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体现了我国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速中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国内优质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华泰国际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曾鹿海也对央广资本眼表示,在国际化的大趋势背景下,GDR给予了有境外业务拓展需求的境内企业一个募集美元资金的平台。此外,GDR发行上市后,境外市场有了更多了解中国企业的平台,能有效增强这部分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部分中国企业也得以借此机会引入国际知名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国际业务优势。

而作为中欧通的重要一环,瑞交所对央广资本眼表示,该所赞赏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与格局,其与上交所、深交所、中国证监会的合作和互动是富有成效和愉快的。

在GDR扩容的同时,为更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到境外上市,2023年2月,证监会又发布了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放宽限制。

“在2月境外上市新规发布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规范化、透明度和便利化水平均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曾鹿海说,“无论是发行人还是中介服务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都在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浪潮中,获得了较强的提振。”

外资及外资机构不断涌入

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不仅给投资者、融资企业带来了便利,也给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机构带来了切实的红利,外资及外资机构不断涌入。

4月21日,国家外汇局副局长王春英在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称,近年来,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规模总体上升,中国逐步成为新兴经济体吸收证券投资的主力。

外汇局数据显示,2022年,股权投资净流入344亿美元。主要渠道为: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净流入资金131亿美元;非居民投资我国机构境外发行的股票或全球存托凭证(GDR)形成净流入121亿美元;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 及RQFII)渠道投资我国境内股票市场净流入84亿美元。

“近几个月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善,外资对中国证券投资总体向好。2023年1月份,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创历史新高;3月份,外资持有境内债券余额环比回升。”王春英说。

跟外资一样,外资机构也视越来越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为宝地。

“2018年以来,我国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放宽金融机构持股比例限制,沪港通、深港通、跨境理财通等相继落地,为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双向开放提供了非常好的背景和条件。”路博迈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周平对央广资本眼说。

2020年4月1日,公募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当日,路博迈集团就递交了设立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

截至目前,境内公募市场已有8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此外,安联集团旗下安联投资已于3月27日递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审批申请。

显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中国对外资机构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除了外资基金公司能够享受到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红利之外,外资券商、律所等中介机构也是对外开放红利的受益者。

“瑞银证券是中国首家外资入股的全牌照证券公司,也是2018年开放新政落地后获批的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2022年3月,瑞银集团完成了对瑞银证券股权的进一步增持,持股比例由51%提升到67%,标志着瑞银充分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开放进程中的商机,而实现的又一里程碑。”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对央广资本眼说。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给券商、律所等中介机构带来的业务增量也是非常明显的。

曾鹿海表示,自沪伦通向中欧通双向扩容后,就有许多企业有了GDR发行意向,并与华泰国际就GDR的发行情况做了交流。

而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参与了迄今为止的5家A股上市公司的沪伦通GDR项目,此外还参与了目前公开的大部分中瑞通GDR项目。

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宏对央广资本眼表示,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脚步以及中国企业业务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融资、并购等活动中对于拥有跨境交易实践经验及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律师的需求日益提升。为了满足中国企业需求,外资律师事务所持续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联营律师事务所,并招募及培养法律人才。时至今日,大中华区,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外资律所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是影响乃至决定外资律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外资律所积极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建言献策,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又为外资律所提供了新的业务发展机会。”徐宏说,“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的企业。它们在新政策的鼓励下不断探索国际资本市场,并在外资律所等相关中介机构的支持下最终实现业务的全球化发展。”

中国市场将成吸引外资的主流市场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受访人士给予了一致好评。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我们认为中国充分吸取了其他国家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经验,始终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外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度、活跃度。始终以资本市场平稳、安全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控制资本市场的开放节奏,实现了吸引外资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徐宏说。

钱于军则表示,过去30多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过去5年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显著:

首先,一系列金融对外开放措施为中国资本市场吸引了更多优质的境外长期资金,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提升,同时促进了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对于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开放政策下市场机构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价值投资理念更加凸显,市场行为更加理性,估值水平更加合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得以提升。

再次,资本市场的开放一方面促使国内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与信息披露质量,同时也驱动国内金融机构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国际化运营能力,推动更多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舞台的竞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分析人士纷纷表示看好。

周平表示,路博迈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而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最直接的平台。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注册制的全面推行还会加速企业上市,并形成更合理的退市机制,这将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机会。

此外,周平还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信息披露的充分及时性,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对市场操纵行为的严厉打击等各方面来看,中国资本市场都正在变得越来越公平,越来越透明。

“我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占比规模仍有显著上升空间,这主要取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将会持续流入中国市场。”周平说。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机构人士也提出了建议和期待:投资者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应当有更多的投资工具和投资策略供投资者选择;在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促成境外优秀的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通过中国存托凭证(CDR)发行上市融入中国资本市场。

“期待中国市场进一步走向机构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让各类市场主体一同参与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完善当中来。”钱于军说,“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机构化程度有望不断提升。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个吸引大规模外资进入的主流市场,和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坚实的母国市场。”(央广资本眼)

关键词: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尔街汽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